【大学英语六级】大学隐于野纪实故事

2014-02-12 大学毕业赠言 阅读:

  拿中国的大学和西方的大学作比较,最显著的不同是“居住”方式不一样。中国的大学是居于闹市,大多分布在省会级以上的都市里,至于次要一些的城市,地县一级的城市则只有一些无名的二、三类及专科院校,或根本就没有大学。

  而西方却全然不是如此,大多数学校都“隐身”在乡下,或中小型的城市里,根本就没有“级别”之分。以德国为例,全德国最古老的大学——当然也属于最有名之一的海德堡大学既不在柏林,也不在汉堡,而是在巴符州和黑森州边界处的小城里,海德堡城不足20万人,是座地地道道的小城镇。它离巴符州的首府斯图加特也有近200公里之遥,但如此偏居并没有使它变成一个无名的三流学校,相反这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大学如今在德国仍充满活力,其医学、化学、哲学、法律甚至神学等许多传统学科,仍然保持了在德国乃至欧洲的重要地位。

  其他许多历史悠久、地位重要的大学,像莱比锡、图宾根、波鸿、哥廷根等也都居于小城市,但同样在全国享有重要地位,并大都度过了500岁的生日,它们一点也不比柏林大学、汉堡大学的名气小。即使是在海德堡以南一个名叫卡尔斯鲁厄的小城,它的大学艺术学院的新媒体学在德国也是有影响的,而那个城市在许多地图上根本就没有标出来。

  与之相比,中国的高等教育首先不在于规模,而在于布局和模式。我们的大学之所以争相身处闹市,是与“级别”挂钩的。譬如,北京是首都,所以北京一定要设立最多的大学,而且其级别便是“国家级”,最好的学者便一定出现在那里。久而久之,学术的体制也就由此产生。这种结构蔓延开去,“地方”变成了人才稀缺的山野,闹市则成了英才云集的庙堂。

  这样的模式和布局,与国家整体文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最终目标,显然是背离的。国家并不只在中心城市投资办学,在地方和边远城市也同样投入大量财力,可是在那些地方如果永远只能出现次等的学术人才,只造就二流三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,这不但不符合逻辑,更是对国家利益的无益损耗和对大量人才资源的浪费,会使整个高等教育结构失衡,机制单一落后、缺少活力,无法发挥辐射、互动和创新的作用。

  在德国,大学的“隐居”式分布带来了众多的好处。某种程度上,在他们那里,大学恰恰正是“乡村”,它们远离闹市,也就远离了各种大众媒体和时尚文化的干扰,使他们众多从事科学研究的人,可以从容地专注于他们的事业。

  大学的隐居还会使一个民族变得更有耐力和后劲,使一个民族变得深沉,热爱文化和艺术,热爱一切恒常的东西,这个道理在欧洲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说得通的,没有哪个地方是文化的死角。

  说到底,“隐居”是一种比喻,大学教育布局应建立高等教育的“多极模式”,把文化的中心和重镇推展到各地甚至“乡村”中去,使国家在科学与学术文化上有更多真正意义上的“中心”,才能避免“局部的现代化”。

【大学英语六级】大学隐于野纪实故事

http://m.0413xx.com/fanwendaquan/37404.html

推荐访问:大学英语四级 大学英语四六级官网 大学英语六级报名 大学英语四级成绩查询 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查询 大学英语教材 大学英语1 大学英语四级多少分算过 汉阳大学

大学毕业赠言推荐文章

推荐内容

上一篇:【只有不停的奔跑】只有不停奔跑的故事 下一篇:[你那么爱她]你那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,真美杂文随笔